發表文章

設計規劃學習成效高的課程流程,不能沒有"3,30"原則

圖片
该图片由 AkshayaPatra Foundation 在 Pixabay 上发布 最近帶著一批有專業沒有教學經驗的新手課程規劃師作「遊戲化教案規劃」。為了讓新手能盡快上手,並減輕自己的行政負擔~決定,花時間把教案規劃「規格化」。 要提高學習成效,首要協助做教案切割。 讓每一個階段-短淺,有感,有印象。 讓階段與階段之間-有關聯,有層次,有共同目標。 做教案必須要要抓緊“教學目標”,並不斷的檢視是否偏題。有時候陷入寫教案的氛圍裡面會越寫越起勁,這時候就會走歪。常見的就是越寫越深入,本來90分鐘的教案變成120分鐘。或是,越寫越多想法,變成東提一些西提一些原本要教的內容就歪了或是直接轉向,課程目標模糊了,變成沒有重點的閒聊。 “同理”學習者的學習行為 學生:既然坐進了教室,如何能帶走些思維/技能。學費不能白繳。 老師:既然踏進了教室,我應該如何傳遞思維,傳授技能。鐘點費不能白收。 為確保能有效學習必須不斷地刺激學習者的學習慾望。學習慾望活躍,就可以對於學習留下記憶(印象)。同樣的事情持續太久就會失去興趣,注意力就會走神。專注持續時間:成人大約8~15分鐘/孩子大約6~10分鐘,超過這個時間注意力就會移轉。 給予>>檢驗(操作)>>重申 透過  「 給予>>檢驗(操作)>>重申 」  這樣的循環,來維持學習的專注力。每8~15分鐘轉換,30~45分鐘循環。不斷的“轉換”,讓學習慾望可以維持在高點。循環的滾動可以傳遞出一個比較大的觀點或是技術。 為了協助新手上線,第一件事就是將教案規劃規格化。規格化的第一步,就是切割時間。對於授課的時間切格,我自己有一套3分法。就是把課程時間做2~3階段的切割。每個階段不要超過30分鐘,各階段加總時間不要超過90分鐘。 單堂課的總時間規劃不盡相同,學校正規課程大約40~50分鐘/堂,為了做學分上的計算;成人教育課程大都60/120/180分鐘/堂,為了做堂數對應計價的考量。不論多久,都可以試著用3,30原則。  課程切割為“堂”,每堂課時間50~90分鐘 180分鐘(3小時)的企業訓/內訓/外訓,切上下堂約80~90分鐘*2。正式的段落是為了明確的段落。 同理,120分鐘(2小時)的課程規劃,切分

善用遊戲化教學,引起學習興趣 / 刻畫學習印象 / 提升學習成效

圖片
該圖片由 himanshu gunarathna 在 Pixabay 上發布 社會越來越民主,教育觀念&方式越來越開放。學生越來越有自我意識,學與不學的自我主見也逐漸提高。身為教師,面對開放式教育的父母以及叛逆排斥作為引起周遭關注的手段的孩子們~教育的教學的下一個階段,首先不是內容有多豐富,而是如何引起學習興趣。 教育圈掀起了「遊戲化教學」的風氣,這是正規教育學程/師資培訓中比較少教的部分。這部分因為複雜&不一定有成效;加上需要不斷的變動/調整/更新,所以讓講師們躲躲逃逃的不願意碰觸。 「遊戲化教學 」:讓願意學的學生變多。 我個人的初淺定義為: 「遊戲化教學」 只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轉換教學手段,目的是讓願意學的學生變多。學生學不會不外乎幾種狀況: (1)沒有學習意願,非自主想要學習 (2)有學習意願,but學不會/聽不懂 前者,講師必須要花時間了解“ 動機 ”~引發學習意願。 後者,講師必須透過不斷的調整教學 手法(手段) 來確保知識的傳遞的渠道能夠暢通。 想要做 「遊戲化教學」 之前,必須要先潑一桶冰水給自己冷靜一下, (1)帶遊戲不一定會解決“學習動機”低的問題 (2)很努力帶遊戲,不一定會有成效 (3)評斷學習成效不是遊戲的“量” 講師os…既然吃力不討好,為何還要做 「遊戲化教學」 ? 這就是~調整教學手法(手段)的方式之一。透過遊戲式的傳遞知識,以確保可以維持/提升 學習意願 以及確保 資訊渠道暢通  。 遊戲化教學術的目的不外乎:引起學習興趣 / 刻畫學習印象 / 提升學習成效 「拉」起興趣:遊戲是無壓力的輕鬆的,引發興趣。 「拉」高意願:透過遊戲手法,拉高投入的意願性,從不願意變成主動投入。 淬「 煉 」精華:讓知識的傳遞能透過自主性的投入遊戲中淬煉出教學的目的。讓學習內容深深的印在腦裡 、心裡。 當然,遊戲的帶領過程中~要不斷的提醒自己“教學目的”。不要玩的太忘我,把好玩變成遊戲的目的。遊戲的目的~達到學習成效。 『玩遊戲是一種手段,學習才是真正的目的』 透過遊戲的方式達到 學會/記住/能用 的學習目的。 知識爆炸的時代,隨時隨地都在學新事物,留下印象不容易,想用的時候硬是用不出來。…(哭哭,藍瘦香菇)… 利用遊戲來增加興趣&聯想力,模擬演練“實作”情況~加深學習印象 。這樣才能真

/ 職場敲悄悄話 / 公司內的跨部門政治角力

圖片
照片來自 Alex Kotliarskyi 在 Unsplash上 公司組織具有一定規模的狀況下,各部門各司其職~為各自的KPI而努力。最近的一個案例,在公司組織調整的狀況下發生人員的職務歸屬被轉換了。這樣的狀況是否會造成跨部門搶人大作戰抑或是發生員工離職? 歷史告訴我們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個案的狀況如下: 直營連鎖業,定期會做組織功能盤點。人力招募訓練的工作屬於HE(人力資源)部門所管轄。因為連鎖門市的版圖拓展,就會遇到HR無法施展功效的狀況。這時候常見就是~權力下放給區域性的督導或是劃分區域成立當地的"招募"小組。 這樣的狀況會遇到幾個問題, 1.管轄權因距離或是管理便利性,移交給區域督導 2.用人單位常有喜好性的要求,招募單位必須八面玲瓏 長時間的區域分權,會讓招訓單位開始變形。這個權責歸屬於區域督導,該人才被挪為他用...EX:協助門市營運,缺人的狀況下去貼班,... 當然,原本的招募訓練工作還是要做。只是工作比重上會開始轉移。 這樣的狀況維持個3-5年,當總管理HR發現這樣被挪為他用的成效並未彰顯在招募的績效上。反而,變成占用HR人力編制。實際上的績效為營運成果。 想當然,就會想要把自己的人招回身邊。將原本分派的人調回總部,從新評估該如何將人放身邊做真正的招募訓練。工作績效真正的展現在人才招募訓練上。 照片由 JESHOOTS.COM 在 Unsplash 上 拍攝 決策權,沒有層級的權力之下,聽誰的?  當組織開始調整,首當其衝就是員工。原本,屬於區域督導的人~要還給HR。這個人是區域督導眼中好用的人,到了HR主管下就不一定了!在區域督導底下不一定是招募績效極優,但,一定有其表現亮麗之處。EX:協助輔導門市營運,協助督導完成各項分析數據&報告,檯面下運作人脈及手段拉住員工的向心力,...。 區域督導要管理整個區域,處事&下決策一定不會人人滿意。這個助理的角色就可以替換性的扮演白臉/黑臉。跟區域督導一唱一和的拉住門市主管&員工的心。區域督導也可以彈性地將招募訓練的工作轉嫁給門市主管,並很宣稱: 自己要用的人,要自己找 。 找到對的人上車,營運才會步上軌道 。 別人找的人你又不一定喜歡 , 要提升管理能力就需要會培訓自己的人 。 當事人何去何從? 所

/ 興趣螺旋 / 花見小路-影像集讚力-手機攝影

圖片
照片 來自 Burst 的 Samantha Hurley   攝影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將瞬間成為永恆  王小路 老師~喜歡透過相機隨手紀錄日常生活中的美麗景物,改變她往後的人生 。「現在我看到美景,不用再扛著沉重的機器,只要拿起手機,就可以立即捕捉那稍縱即逝的瞬間。」 數位時代人手一機,智慧型手機問世後,相機功能日新月異~比功能比畫質比效果比後製...,拍出好照片不再專屬於單眼相機。觸發情感的瞬間~一個印入眼簾的感動。生活上的點滴~刻印出人與人 / 人與物之間的情感。 情感的波動,一晃眼就不一樣了! 因為生命的養分讓我看到某些景 、某些人 、某些時刻 、某些地方 、...情感線出現波動與刺激。那個當下,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最熟悉的動作記錄下來。 因為,這感覺~稍縱即逝。 因為,一分心~就找不回那一秒的感受。 因為,任何多餘的動作都讓感受被牽動。 我最常說~等有空,我就....。這一句等有空~結果就是"沒有做",因為永遠沒有機會"有空"。這是拖拖拉拉後無數次後悔的苦果。透過 小路 老師的課~短短的幾十分鐘,一個夜晚,我認識了一些朋友,我認識了王小路,...希望,我可以更認識我自己。 體驗生活,感受生命的脈動。記錄每一次觸動心裡的那個感覺。 謝謝這個美好夜晚, 謝謝王小路 老師, 謝謝...興趣也可以當飯吃...這句打動人心的話。 台灣微軟總部-窗外夜景 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掌聲鼓勵獎勵。

【6/19-開課獲利方程式-Elton-心得】

圖片
照片來自 Kat Yukawa 的 Unsplash 帶著期待的心,踏進聊天寒暄此起彼落的教室。 「開課獲利方程式-Elton林郁棠」,見到熟悉的老朋友跟想認識的新朋友。 暖場3招, (1)找認識的寒暄, (2)找不認識的交換自己, (3)想辦法找到line群。  我是一個慢熟又會多想的人,經過幾次這樣的暖場+逼迫自己主動出擊的=>選了一個“搖滾區”的座位(第一排,老師眼前)。超級感謝,旁邊的一郎 老師,一眼看穿我的不安,邀請我靠近一點。成就了這堂課最有價值位置-左邊一郎 老師,右邊-Lulu 老師。 " 讓自己處於有些壓力的環境,是一種危機意識,也是一種自我養成 " 這門課對於我的 看到,學到,想到 , 【 定位 】自己怎麼看自己,別人怎麼看我。世界之大,我很渺小卻很獨特。我能教的課一定已經有人在教且教的比我好。我應該如何“定位”自己? 【 受眾 】不要想要通吃,通吃=死路。先“縮小”找到較精準的族群。人,對了!從“人”的需要、想要、能要的方向去“擴大”。 【 定價 】尊重自己也尊重粉絲。千萬不要0元,這是踐踏自己,也看不起粉絲。這就是這兩年我自己不斷學習的思維。當然,也不是鼓勵大家無限上綱。搞一個超級貴,沒人敢(能)報名的價格。從課程「深度/寬度」搭配「學習時間」來做出 有意願+有能力 的價格。並且,課中的得到+課後的輔導 讓來上課的人感受到“超值”。 【 行銷 】個人品牌的營造,光芒展現的自然不做作。這,需要從“♥”練習。常常心口不一的表面說沒關係卻暗自鎚心肝。「真誠」的呈現自己。使命的背後不就是 柴米油鹽 ,誰不用生存? 【 心態 】對於「開課」這件事的心態,教什麼?給什麼?期待什麼?得到什麼?為什麼你可以?你跟別人哪來不一樣? 不斷的檢視自己,抓緊「初衷」,找到自己「特點」,解決客戶「痛點」。